第180章
他举起沈平章绘制的技术树图纸,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。
“平章同志拆了台大毛发动机,不仅看出了差距,还找出了咱们自己的优势。”
当天下午,高层机构办公人员给唐振河等人打去电话,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振奋。
“领导批示了,工业大摸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要举全国之力做好。
下周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具体实施方案,领导邀请平章同志参加,并发言。”
......
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,“为人民服务”
五个金字闪闪发光。
前世,沈平章已经忘记自己有多少次来过这个地方了。
啪啪啪!
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,沈平章抬眼望去,大领导正沿着过道往里走,和报纸上常见的严肃形象不同,此刻眉眼间带着随和的笑意。
等他在主席台上坐定,目光朝沈平章这边看过来。
“平章同志”
,他声音里带着长辈式的温和,“我在《大夏日报》上见过你的照片,你本人比照片更好看嘛。”
话音落下,现场发出一阵笑声。
大领导一句话,很好调节了会场原本严肃的气氛。
换成别人,估计此时早就激动万分了,可沈平章的心跳非常平稳,淡定如水。
他站起身,“领导好,我是沈平章。”
“了不起啊。”
大领导笑着抬手,示意他坐下。
“年纪轻轻有这般定力,敢在那么多记者面前揭穿真相,不容易。”
“听说碳纤维材料也是你牵头研发出来的,果然是后生可畏,大夏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。”
沈平章笑道: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”
“谦虚是好事,但有本事藏不住。”
过去一年,这位大领导不止一次听说过沈平章的名字,很了解他的事迹。
他扫视全场,“你们不要小瞧了这位小同志,工业大摸底,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,可以说,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开会,全是因为平章同志。”
“平章,跟大家说说,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思路?”
沈平章大大方方说道:“我先举个例子吧,昨天我跟航空工业部的丁海涛老教授去了一趟首钢,看到轧钢车间的师傅们正在给进口轧机换轴承。”
“他们告诉我,这台花了八百万米元的设备,轴承座的螺孔公差比图纸大了0.03毫米,咱们自己的机床车出来的零件,反而更合规格。”
?
台下传来低低的议论声。
沈平章忽然提高音量,“我想,这就是我们要搞工业大摸底的原因,咱们不是没有好技术,是好技术藏在车间里、埋在工地上、锁在老工人的脑子里。”
?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